辰颐物语招商加盟微信: 95585266
欢迎来到辰颐物语官网,在这里,您不仅可以品尝到最天然而绿色的水果!加盟辰颐物语微商合伙人后,更能体验到辰颐物语团队的卓越!

让遗产地潜在的价值变成生产力 ——听青田县委书记、县长周和平畅谈传承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辰颐物语官网整编

  尽管离秋分丰收节尚有一周,但走在浙江青田的山乡,已能感受到节庆的氛围,笑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在方山乡龙现村,正在帮忙布展的伍大娘欣喜地告诉记者:今年是联合国授予我们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5周年,县里早在今年芒种时节就举行了启动仪式,过几天还要举行庆丰收系列活动,到时候来我们村里参加我们的尝新米舞鱼龙灯活动吧,可热闹了。

  稻田养鱼是我国劳动人民2000多年前创造并不断发展的一个典型的传统生态农业模式,而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其中典型的代表。1300多年来,青田先民在种植水稻的田中养殖鲤鱼,繁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青田田鱼”鱼种,形成了“稻鱼共生”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技术,并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稻鱼文化习俗,保留传承至今。“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千余年来乡村社会与特定自然环境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的完美体现,对于当下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示范意义,2005年6月11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中国首个、世界首批正式授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得知消息后作出批示:关注此唯一入选世界农业遗产项目,勿使其失传。

  15年来,青田县委县政府如何保护发展好这一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并把遗产地潜在的价值变成现实的生产力,进而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源泉?记者与中共青田县委书记、县长周和平进行了探讨交流。

  记者: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可以说是蜚声海内外,经过15年保护发展,青田的山山水水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迹多年的白鹭回来了,远赴世界各地的华侨子弟返乡了,请您介绍青田县委县政府如何保护这个全国首个、全球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周和平:15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嘱托,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并持续不断探索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值增值的有效路径。坦率地说,全国首个、全球首批,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如何才能科学地保护好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负期望,不负重托,我们一直在思考在探索。

  坚持规划先行。为了对“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进行科学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县里邀请了院士专家把脉,适时地建立了农业文化遗产院士专家工作站,根据遗产多样性特点,目前已有来自中科院、浙大、上海海洋大学等院校的16位多学科专家进站工作。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先后编制完成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两个十年”规划,明确方山乡龙现村是遗产核心保护区,龙现村以外的方山乡全境为遗产过渡区,对遗产地的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和农业景观保护、生态产品和休闲农业发展、能力建设等工作重点进行了全面规划,旨在发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最大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辐射带动青田全县稻鱼共生产业的发展。

  严格管理保护。根据规划,县政府及时成立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管理办法,建立多方参与机制,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围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农耕传统、保护非遗文化、传承农耕知识、发展稻鱼产业”目标,专门设立“青田县农业文化推广中心”,在乡村两级建立专职保护机构,加强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区的管理保护。同时设立青田县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负责稻鱼共生品牌有序开发利用,成立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的社区组织,并与青田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青田稻鱼共生产业协会、方山支部党员红色稻鱼联盟一起,推动遗产地稻鱼文化传承、科普活动的开展。

  加强投入保护。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专项保护基金,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种源保护、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区交流培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区稻鱼共生系统进行生态补贴,对核心保护区龙现实施稻鱼共生500元/亩、复垦耕地1500-2000元/亩、冬种(油菜)500元/亩、人工田坎收割草333元/亩的补助。加大对全县其他区域发展稻鱼共生产业的品牌建设与品质提升补助力度,按照“五统一”标准连片种植稻鱼米在30亩以上的,每亩每年分别补助300-400元,土地抛荒流转复垦每亩补助700元。

  记者:第一个十年保护,听说包括时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先生在内的许多国内外专家都对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发展评价很高,称赞青田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树立了典范?

  周和平:秉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原则,青田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与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多功能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仅使稻鱼共生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作出有益的探索,借助“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品牌,推进青田全县田鱼和稻鱼米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核多点”的产业发展模式。

  欣喜的是,因为始终有院士专家驻站的支持把脉,我们的保护工作没有走样,始终严格按照规划保护发展,通过发掘生态与文化潜在价值,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带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山、小舟山等乡镇先后获得“中国美丽田园”“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展金奖”等荣誉。方山乡龙现村伍丽珍作为青田妇女代表,经过培训扶持,在种稻、养鱼、做田鱼干的基础上开了农家乐,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几年时间,家里盖起了5层楼,还在县里买了房。而青田这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金招牌,也吸引了青田在世界各地的华侨纷纷返乡投资建设。从意大利归国的华侨金岳品,因“为传承和发展稻鱼共生技术,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于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世界“模范农民”称号。还有青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吴敏芳、小舟山田鱼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永如、青田愚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洪等,许许多多有志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稻鱼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乡贤能人,都因各自的努力、贡献而获得各种荣誉和表彰。全县上下十多年的自觉倾力保护,推动了青田县域经济的发展,乡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白鹭等保护动物数量不断增加,而我们传统的鱼灯舞还多次在世博会等各重个大活动中演出亮相,向世界展现了我们中国文化的魅力。

  2015年粮农组织专家给出的评估结论是:有效保护与传承了稻鱼共生系统这一传统生态农业模式,提升干部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促进稻鱼产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地,成为中国生态农业智慧、传统农耕文化以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展示窗口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验基地,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访客、观摩团不断,而沉下身心到青田调研、蹲点、研究的青年博士们,也都是收获满满,每年在国际上刊发的论文都在10篇以上。

  2016年6月5日,时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专程到青田考察,并与青田农民进行了座谈,他评价: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生态互利,不仅带来了稻鱼双丰收,还带动当地旅游及餐饮的发展,帮助农民创收增收,这个远古的中国农业文明充满了活力。中国建立起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采取了最具综合性的保护措施,不仅使农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提高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农村社会发展,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典范,也为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记者:近5年来,青田县对遗产保护的着力点在什么方面?

  周和平:新的十年规划(2016-2025)遗产地共划分为两个功能区,分别是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目标是在第二个十年内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建设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农业文化遗产展示重要窗口、中国首个农业文化遗产特色小镇、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充满活力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富有吸引力的农业科普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带动遗产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遗产地生态环境保护、维系遗产地社会稳定、推动遗产地传统知识、技术和文化的传承。

  如何让这活态的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农民增收源?这是我们这5年对遗产保护发展的重点。为此,我们大力推进绿色和有机稻鱼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以“保护优先、适度利用,整体保护、协调发展,动态保护、功能拓展,多方参与、惠益共享”原则,在发展中实现遗产价值真正转化。我们建立生态+、品牌+、互联网+机制,探索把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的有效路径,主要做好“一粒米、一条鱼、一平台”的三篇文章。

  做好“一粒米”的文章。依据发展规划,制定实施稻鱼共生保护发展行动计划,在全县适宜稻鱼共生系统的乡村推广“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稻鱼共生模式推广、公共品牌宣传三方面措施,推动稻鱼共生面积扩大、产业提质、体系健全。以青田县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专门负责营销推广“青田稻鱼米”品牌,对全县稻鱼共生产品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同时推广标准化“山区稻鱼技术规程”,实行“五统一”,对核心区域的稻鱼米基地实行全天候在线监测、产品全程扫码溯源,并充分根据市场需求挖掘稻鱼共生文化产品,开发出了婚庆喜米、养生禅米、宝贝粥米等一系列产品,提升了产品附加值,青田稻鱼米多年多次获省市好稻米金奖,还成为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指定用米,并在网红直播、盒马鲜生、城市路演等各条战线齐头并进。目前青田稻鱼米已销售到全国440多个城市,“五统一”产供销模式,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列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青田样板”。2019年全县稻鱼共生系统5.04万亩,水稻平均亩产450公斤、田鱼平均亩产35公斤,平均亩产值4430元,总产值2.2亿元,其中核心示范基地1万亩实现万元亩产值,建成稻鱼特色乡镇(园区)4个,实现年综合产值5亿多元,促进了农民增收。

  画好“一条鱼”的蓝图。“稻鱼之恋”既要有稻花香,更少不了鱼的鲜美。青田是“中国田鱼之乡”,青田田鱼是独特地方品种,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青田田鱼鳞片柔软可食用、味极鲜,是餐桌上难得的佳品。为把青田田鱼原种资源保护好,建立了“多点多户”保护机制,全县建立了6个乡镇22户原种保护点,同时与上海海洋大学专家合作,做好青田田鱼标准制定和良种选育,推动了稻鱼共生田鱼标准生产,青田田鱼种苗已推广到全国8个省,并取得良好效益。

  搭好“一平台”农品城。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以县农发公司为主体,建设了浙西南首个农产品出口销售平台——青田侨乡农品城,2018年1月对外营业,截至目前,农品城已开设海外专柜41家,主要分布在欧洲29个城市,当年完成农产品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青田稻鱼米的收购价格,也从2-3元/斤提高到10元/斤以上,为农民亩均增收1000元,带动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2019年农品城出口青田鱼米贸易额1949万美元。

  记者:经过15年相关部门、科研机构、遗产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在得到良好保护的同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并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样板。下个五年,青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是什么?

  周和平:15年来,青田县委县政府为保护好这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作出了不懈的探索。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浙江“华侨经济文化”和丽水“两个较快增长”重要窗口,充分利用好我们青田的各种独特资源优势,传承好这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让这份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农业文化遗产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魅力,成为区域发展动力源泉。

  一方面是以域内的农民真正受益为原则继续大胆创新。一是擦亮金字招牌,完善机制,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青田经验。二是做大青田田鱼经济,以青田田鱼标准制定和良种选育为破口,做大田鱼产业。三是做强农文旅融合产业,加快推进稻鱼公园和稻鱼共生博物馆建设,让“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碰撞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新的火花;以方山学校科普基地为基点,编制农耕文化课程,在全县推广方山学校农耕文化宣传教育做法,让孩子从小接受稻鱼共生文化教育和鱼灯文化习俗的传承。

  另一方面是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青田之窗”建设,聚力打造花园乡村、“两山”转化、华侨经济、农遗文化、治理效能5个展示窗口,为青田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提供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稻鱼共生文化发展。同时,积极把握“全域旅游”发展新机遇,探索“农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形成了系列可游、可看、可体验的综合性生态之旅。进一步激活“民宿经济”活力,打造农业文化遗产主题休闲体验,扩大窗口效应、打响休闲养生旅游“慢生活”区域品牌,让来青田的访客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们千年农业文化的魅力和智慧,让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我也留言

*

*

扫描二维码